|
新野猴乡河南省新野县,位于豫西南的南阳盆地,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火烧新野”一战的发生地。境内一马平川,既无森林,更无野生猕猴,可是,该县的沙堰、樊集、施庵三镇的20多个村庄,村人硬是能把攀援如飞、性情玩劣的猢狲耍得溜溜转,由此,此地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猴戏之乡”。明朝时,吴承恩曾在新野做过两年县令,也深受猴戏的影响,他的得意之作《西游记》中,在对花果山猴族命运的描述里也提到了猴戏。因当地出土的汉画像砖上已有人、猴、狗嬉戏的图案了,据此推断,新野猴戏最迟应源于西汉。由于历史悠久,2009年,新野猴戏还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野猴戏最初的“猴演员”来自哪里呢?从新野猴戏的戏文里倒是也有所透露:“小小猴子出四川,出在四川峨眉山。只因你山中不老实,猴王将你赶下山。赶下山来演把戏,演把戏你可别偷懒。”说白了,那最初用来表演的猴子都是从山野中捕获的。 猴类种族繁多,但唯有猕猴最适合用于猴戏表演。据猴戏老艺人讲,猕猴的智商跟三四岁的儿童不相上下,善于模仿,其机警性甚至高于人类。老辈人用“猴精猴精”来形容某人特聪明,即缘于此。 多年来,新野的“猴演员”虽为人工养殖,但小玩意们依旧野性难移,要让其表演猴戏,必先加以驯服。驯猴人最拿手的驯猴术,一是“熬猴”,不听话就不让睡觉,以磨掉其倔强与野性;一为“夸猴”,听话就给猴子好吃好喝的。经驯猴人软硬兼施的驯化,猴学员就被驯服啦。随后便逐一教授其要表演的项目,如作揖、挎篮子等基本行为,古典戏剧中的舞刀弄枪动作等,现代节目的打拳、骑车、投篮等等。一个猴学员经大约半年的训导即可“毕业”,而后,就可跟着“一条扁担两个筐,猴子扛在肩膀上”的耍猴艺人,浪迹天涯,风餐露宿地“走穴”了。 旧时,新野猴戏有正、杂戏之分。若演正戏,行话叫做“啃脸子”。猴演员就要根据剧情,口衔分为生旦净末丑的小面具,身穿相应的小戏服,饰演“包公”、“关公”、“齐天大圣”、“花姑娘”等角色。杂戏则为“上刀山”、“撑旱船”、“狗猴犁地”等不衔面具的节目。 新野猴戏还有文、武之别。文戏如《包公跪嫂》、《铡美案》等,武戏如《杨家将》、《三打白骨精》等。 新野传统猴戏往往寓教于乐,如《包公跪嫂》节目中,装扮成包拯的猴演员一上场,猴戏艺人就唱道:“四月八来麦稍黄,包文正陈州去放粮,放粮只有三月整,铡坏包勉一子童。回见嫂娘来赔情,嫂娘嫂娘叫两声,叫声嫂娘您可安宁?”接着,另一装扮为包公嫂子的猴演员则做抹泪状缓慢上场,猴戏艺人便随用女声唱道:“嫂娘这里开言应,骂声我弟小包拯,包勉小儿犯何罪,你铡包勉为何情?”此刻,扮作“包公”的猴演员就跪倒在“嫂娘”跟前慷慨陈词:“文正这里开言应,叫声嫂娘你当听,宋王爷任他做县令,他不该贪脏枉法害百姓。铡了包勉不要紧,您百年之后弟送终!”这种有教化作用的经典猴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广大农村,还很受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电视上收看各类戏剧已是举手之劳,新野猴戏沿袭千百年的古装表演形式便日渐式微。迫于外因,新野猴戏便有了猴演员骑车、投篮、走钢丝、站队列、敬礼等创新。而近年,则发展为急于引人注目的人猴大战、猴接飞刀等表演。在城市表演人猴大战节目,耍猴人在把小鞭子挥得噼啪作响教训“不听话”的猴子时,观众中往往有人会大声斥责耍猴人“虐猴”,甚至还有小学生报警救猴的趣事。而到了猴子“造反”,打得耍猴人甚为狼狈之时,观众往往又发出推波助澜的欢呼。殊不知,那都是人猴之间彩排过的“好戏”。打猴的,鞭稍极少触及猴子的皮毛;打人的,也不可能抓掉主人一根头发。 尽管新野的猴戏艺人至今还在越来越狭窄的生存空间里勤奋而艰辛地奔波着,扮演着“中国吉普赛人”的角色。但因挣钱日渐不易,“猴戏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万人猴艺表扬大军而今已萎缩到不足千人。2014年夏收后,新野耍猴艺人鲍凤山等4人在游走到牡丹江市演街头猴戏时,还被该地森林公安以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为由刑拘,一审法院还判决4人有罪,直到2015年初,二审法院才改判其无罪。由此还引发出一场“猴戏表演到底是千年陋习还是文化遗产”的社会争论,至今仍未落定尘埃。 据悉,经过在东北的一场官司,新野猴艺表演当受保护的呼声已成舆论的主流。猴年春节期间,外部邀请猴戏表演的电话搞得“猴戏之乡”的耍猴艺人应接不暇。但他们并未被这短暂的热闹所迷惑,为与时俱进,新野的猴戏艺人也着手改变旧习,新野县猕猴艺术(养殖)协会还把猴戏艺人们吸纳到协会来,为他们办理相关证明,统一培训且配发表演服装,并注上新野猴戏标示和举报监督电话等。同时,协会还组织开发新的猴艺表演节目,并改变以往四处流浪的猴戏表演方式,寻求与景区、公园、演艺团体的合作,还要成立传媒公司,宣传新野猴艺,给中外观众规范展示新野猴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但愿古老的新野猴戏依靠转型升级,重新绽放出别样的华彩。 |